成佛系列之七——佛学的惟心论是佛教的起点和终点吗?(原创)
作者:山野枝子
在<楞严经>中,有七问征心;在<解深密经>中,有心\意\识三者关系的论述;在<楞伽经>中,有"万法唯心,心外无法,一切诸法唯心而已"的论点.从这此经论中看出,佛法就是心法,除了心法别无它法.心,是佛学的起点,也是佛学的终点;心,是佛学的出发点,也是佛学的落脚点;佛法虽然有四万八千法门,但归根到底只有一心之法.
在<解深密经>中,佛学:"当知六趣生死,,,分身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在<楞伽经>中,佛认为:"诸识无我,善知境界自心现义,,,寻即开悟,离诸杂染,证唯自心,,,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令达唯心.,,,永尽诸漏,心得解脱.,,,能思惟心,,,".
在<楞严经>的开始就是围绕着是眼见外物还是心见外物展开的论证.佛问阿难,是用眼看,还是用心看,采取对比论证的方法,其论证举例了明眼人和盲人看色境,当然盲人是看不见任何物体的,因为盲人相当于没有眼,无法眼见;但如果把盲人的眼睛医治好了,那么盲人看见了物体,如果我们称医好了眼睛的盲人的看见为"眼见"的话;那么,当有眼人被关进没有光亮的暗室里,我们有眼人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但如果用灯照亮暗室,那么有眼人就会看见物体,因为这时有眼人的看见是因为灯的原故,同医好了眼的盲人的"眼见"一样,那么我们是否也因为有了灯才能看见而叫"灯见"呢?那么,如果是灯见的话,那么灯不成了有情之物了吗?那么你人在看时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所以佛说:阿难,这见性,不是眼见,而是心见!这也就是说,我们与外界接触,是用心感知分析和认知的,也即,人是靠心(大脑)思维来对待事和物的.正因为我们有了思维,所以就产生了思考\分析\判断\分别\对比,进而产生妄想\欲望\执着,从而产生烦恼\愤怒\瞋忿\嫉妒.在这攀比争斗中轮回流转.
佛要我们脱离\舍弃心有缠绕,回归本性的内心清净无染,一无所有的空寂境地,人无我,法无我,心外无法,唯心而已,从心开始,修心养性,然后又从心化去一切有无,归于内心.从而进入无忧愁\无烦恼的境界而快乐永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