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山野枝子大别山文学山水画的博客

山水画

 
 
 

日志

 
 

解经系列之始——序(原创)  

2013-05-06 12:05:0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解经系列之始——序(原创)

作者:山野枝子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治学原则。洋为中用,我们当下已尼做到了淋灕尽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可以进入了崇洋眉外的境界;可是对本地优秀的古代经典却束之高阁而置之不理,以至于面临着消亡和流失的境地,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大声急呼,保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的和非文化的遗产,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然而,存在的有其存在的理由,消亡的有其消亡的原因。放眼全球,纵观历史,世界各地,古往今来,一些经典的传承无不是在发展的前提下得以传承的,无一不是在得以利用的条件下创新的。经典的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经典的是过去的,也是永生的。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其为人类作出贡献或为人类解决困惑。传承固然重要,训古是传承的必然,但创新的发展的必要。况且对古典的诠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受当时历史条件有影响也未必是经典的真实本性;再加之文字是有限的未必能反映圣贤立经的本真思想。所以,以现代的理念阐释古代的经典,也不必完全采取训古的方式方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前人的论述作为唯一的依据,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要以敢于怀疑和否定的而又慎重缜密的精神,怀着对经典神畏崇敬的心态,以与古人心心相通的感应,结合当下的现实挖掘开拓出经典时代的新意,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在这个解经系列里我将本着这个指导思想和宗旨对一些古籍经典进行演绎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评论这张
 
阅读(224)| 评论(1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